行業資訊
我國農機出口走出令人欣喜軌跡 且具備十足性價比優勢
對于中國農機出口來說,入世的影響可能是決定性的。隨著世貿組織各國在關稅、市場準入條件等方面限制的不斷放寬,中國的農機出口走出了一條令人欣喜的軌跡。
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,2001年,中國農機產品出口總額僅為10.52億美元,而到了2010年,這個數字已經攀升至174.93億美元,增長了近17倍。去年1-10月份,中國農機出口總額已經超過2010年全年,達到了186.75億美元。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工程農機分會秘書長閆桂強表示,從目前情況看來,2011年農機出口突破200億美元可能性很大。這樣看來,入世以來,我國的農機出口增長可達20倍。
其中,亞洲、歐洲、北美洲始終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力市場,顯示出了發達地區強大的購買力。2010年,向亞、歐、北美的農機出口額分別為71.27億美元、35.42億美元和35.73億美元,同比2001年分別增長1189%、2156%和1554%。在主要出口國中,美國和日本始終位居前兩位,但第三名則從2001年的印度尼西亞變成2010年的德國。非洲、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則由于基數較小,出口均出現大幅上漲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增幅最為明顯。2001年,俄羅斯在中國出口主要國家榜單中甚至排不進前30名,到了2010年,已經達到4.57億元,升至第8位。2011年1-10月份,中國對俄羅斯農機產品出口已經達到了7.19億美元,超過德國,居第三位。
農機進口方面增速雖不及出口,但增幅也比較大。數據顯示,2001年,中國農機進口總額為21.77億美元,是當年出口額的兩倍。到了2010年,進口總額上升到了148.78億美元,增長約7倍,但已被出口超過。進口主要地區來自亞洲、歐洲和北美,2011年分別為80.91億美元、47.80億美元和18.49億美元,其總和已經達到了147億美元。這使來自另外三大洲的農機進口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這也印證了中國農機高端領域對歐美、日韓產品的高度依賴性。
總體來看,入世十年來,我國農機進出口已從貿易逆差轉為順差,這意味著我國農機工業已經實現了長足的進步,在中低端領域的制造能力已經獲得了世界普遍認可。
從出口產品類別上看,拖拉機、收獲機械等整機產品的出口地域范圍也呈現擴大趨勢。入世前,我國農機整機產品主要出口區域是東南亞、非洲、中東等地,而且數量相當少。對歐美國家出口的整機產品主要限于手扶拖拉機、內燃機、配套農具等低端產品,且發達國家因各種原因已停產的產品。如今,我國農機整機產品技術不斷提升,在國際中低端產品市場牢牢占據一席之地,并已具備了十足的性價比優勢。
(好展會網 更多農林牧漁專題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