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業資訊
政府歡迎萬頭牧場 多小規模養殖廠在整頓風暴中被迫關門
對于動輒投資上億元的萬頭牧場來說,政府歡迎,落地容易。但對于小規模養殖廠,在國家的整頓風暴中被迫關門,而僅存的小規模奶牛養殖場融資渠道更是不暢。對于散戶來說,政府的各種優惠政策更是落實不到位。
從各超級牧場建設計劃來看,每個“萬頭牧場”的投資額在3億-5億元。對環保、防疫等各項要求的條件也比較高。但是“牧場運營商”們的投入只占少部分,大多數款項都是由當地政府補貼款、銀行貸款組成。地方政府還往往會給予優惠的土地政策,土地征用等工作也往往由當地政府全權辦理。
超級牧場屬于重大招商引資項目,政府為了有漂亮的GDP,各部門更是“服務周到細致”,全面讓位于招商引資。以現代牧業為例,曾有媒體報道指出,2009年現代牧業在某市項目落成之前,為使盡快獲得環評批復文件,該市環保局局長與分管副局長“先后12次到省局匯報,爭取支持,并努力做好各種協調工作”。環評報告批復下來后,“市環保局指派專人到省局代業主取回批文,并送到業主手中,受到業主肯定”。
然而,并非所有企業都有該種待遇。“只有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才有這種能力,小企業獲得如此優待的可能性太小了。”王丁棉如此告訴記者。
事實上,三聚氰胺之后,國家對乳業進行整頓之下,超過400家的乳企被迫關門。“國家的整頓,實際上就是排除中小企業。把企業分為等級,央企卻擁有特權。”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連芳指出。
一邊是國家大力支持規模化養殖,另一邊中小企業發展卻愈發艱難。而一些散戶更因為國家的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,不得不忍心放棄奶牛養殖。
陜西不少奶農訴苦說,國家政策規定養一頭牛進行一定補貼,但實際上能拿到這筆錢的養殖戶非常少。“要么遲遲拿不到補貼款,要么拿到奶農手里的比規定的額度少。”
西安市臨潼區奶牛養殖場2010年有四五百頭牛,但2011年卻只剩下不到40頭。廠主陳會云介紹,因為生意不景氣,一些養殖場都倒閉關門了。“不少牛販子經常來這里收牛,一個牛販子一年基本能殺1000頭牛。”他說。
像陳會云一樣,奶牛養殖場的規模都在不斷萎縮。一位奶農算了一筆賬,即使牛飼養得好,一頭牛一年產奶6噸-7噸,擠奶收入接近2萬元,但剔除各項成本后,一頭牛一年的純利潤僅為2000余元,其中不包括人工投入。
相對于大牧場政府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補貼,小規模養殖的境遇可謂艱難。實際上,國家規定超過50頭牛的農場即為規模養殖。但此等規模與號稱的“萬頭牧場”待遇顯然天地之差。
西部乳業協會秘書長魏榮祿表示,近十年,民族乳業受到極大傷害。“真正的中小企業并沒有很好地發展。只有正確地引導,中小企業才會有發展的空間。否則,中小乳企不可能擁有未來。”魏榮祿如是說。分散適度規模化牧場才是中國奶業協會與農業部大力倡導的。
(好展會網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