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辦新聞
主辦方對待媒體設置了層層關卡
說實話,從業6年多以來,我沒有真正到現場采訪過CBA。由于近些年NBA是當仁不讓的主角,是一份籃球專業媒體的報道核心,我甚至沒有花更多精力去關注CBA,也沒有和采訪過的記者聊過我們自己的聯賽。
而在今年這種特殊的環境下,CBA開始搶占報紙的封面和頭版,越來越多的記者開始投身于CBA報道,我竟發現CBA是如此“精彩”,且耐人尋味。
首輪過后,聽聞很多采訪CBA的記者抱怨,這是他們經歷過的最艱難的采訪。為什么?不是球員大牌,教練難以接觸,而是主辦方為記者們設置了層層關卡,若想完成發稿,先得玩上一把過關游戲。
比如對陣吉林隊的比賽,是北京隊的賽季揭幕戰,又是馬布里在北京的正式亮相,來的記者比以往更多。我早聽說過北京主場有個要求,拿全國范圍的聯 賽采訪證換個北京賽區的入場證才能進球館。這倒也罷,可今年據說又新增了一項規矩,得先預約,沒預約,你到得再早也沒座位。僅這兩條限制,就有不少記者被 擋在了場外。據說,連比賽監督、中國籃協國管部部長郝國華也無法入場。郝部長說他是籃協的,并亮出了官方證件,可人家保安的意思是,這可不好使,我只認地 方證不認全國證。
對于攝影記者,除了換證、預約這些既定程序外,你還得去領件攝影背心。可背心不是白穿的,你得先去交100元押金,且不開任何收據。你忘帶錢?那對不起,大概你只能打道回府,因為這件背心全場限量發行30件。
迫于安保壓力,保證賽場秩序,經常采訪北京隊的記者對以上措施表示理解,至于本賽季將記者送上看臺,一場比賽需要轉頭幾十次才能記錄比分,記者 們也都選擇忍氣吞聲。但館內上網困難,卻成了困擾記者的最大問題。要知道,首鋼體育館坐落于北京西郊,與大多媒體辦公地相距甚遠,對于那些需要當天發稿的 媒體來說,寫完稿卻發不出去的著急勁兒可想而知,這可是關系到自身“飯碗”的大事。
今年夏天,我曾到拉脫維亞采訪過世青賽,國家夠小,賽事也稱不上熱門。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:秩序井井有條。在報名得到確認后,便可放心大膽地去 采訪比賽,首場賽前只需拿出護照,得到志愿者的確認后,他們便會將事先制作好的記者證交到你手上,再不需要辦任何手續。只要掛上記者證,主辦方便會為你提 供最大便利,證上所劃區域暢通無阻。但你若想越界去往其他區域,也絕不可能,也就是什么身份出現在什么區域。至于上網問題,以及媒體資料的發放,你更是不 用擔憂,都會有專人守在媒體區,有問題當場解決。對待記者,志愿者們可謂有求必應。
我不想說已經有17年歷史的CBA聯賽還不夠成熟,不夠職業,一位同行前輩告訴我,他幾乎年年向籃協提出賽事需要改進的地方,而籃協也的確在嘗試改進,只是速度實在慢了些。
(好展會網 )